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。記者從昨日在滎陽市舉行的全市鄉村振興現場會上獲悉,我市將著力提高農業生產能力、發展高效生態農業、深化農村改革創新、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,走好具有特大城市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、都市農業發展之路。
保障“米袋子”“菜籃子”安全供應
穩定糧食、“菜籃子”和生豬生產,保障供給穩定,是今年應對新冠疫情防控形勢下的一項政治任務,我市將努力提高農業生產能力,保障“米袋子”“菜籃子”安全供應。
當前正是秋糧生產管理的關鍵時期,也是天氣復雜多變、自然災害多發的季節,我市明確要做好防災減災預案,加強災情監測預警,做好重大病蟲害防控,最大限度減輕災害影響,確保秋糧生產安全。同時要抓好田間管理,全力奪取秋糧豐產豐收。
我市明確,要加快恢復生豬生產,嚴防嚴控非洲豬瘟疫情,完善疫情報告獎懲機制;對符合相關生態環境保護政策要求的養殖建設項目,縣市區政府要加快環評審批,加強指導服務,推進扶持政策落實落地。
農業生產項目建設方面,我市將加快推進4.1萬畝高標準農田、5000畝高標準“菜籃子”生產示范基地和7個美麗牧場建設,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供支撐。
發展高效生態農業
結合鄭州農業資源稟賦、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需要和廣大市民消費升級的需求,我市堅持“高效、生態”的理念,著力把高效生態農業作為主攻方向,推動產業升級、結構優化、質量提升,走出一條具有特大城市特色的農業發展之路。
在高效生態農業發展上,我市抓牢現代農業產業園體系建設這個載體,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,逐步形成以國家級、省級為引領,以市級為骨干、以縣級為基礎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體系。力爭通過3至5年的努力,建成1000個左右、面積300畝至1000畝的示范園。
為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,我市將著力推進土地流轉或托管,加快土地流轉進程,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,使土地流轉率達到50%以上,沿黃的惠濟、金水、鄭東新區及滎陽部分地方要采取措施對現有土地全部流轉。同時,著重抓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,抓好模式創新和典型示范,從體制機制入手,著力破除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障礙。
為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,我市將堅持三鏈同構。著力延伸產業鏈,圍繞特色優勢產業,推動前端向原料基地延伸,后端向精深加工延伸,積極推動農業由農作物生產向加工、流通、休閑服務等領域拓展,形成接二連三的發展格局;提升價值鏈,以特色化、品牌化為方向,堅持融合發展,加快農業全環節升級、全鏈條增值。打造供應鏈,以電商物流串起供應鏈,做好產銷直接對接,減少流通環節,構建完善“產購儲加銷”協作機制,打造高效的供應體系。
推進美麗鄉村建設
我市樹牢綠色發展理念,堅持生態優先、文化引領、綠色發展,樹立全域“一盤棋”的思想,統籌打造美麗村莊、美麗庭院、美麗田園、美麗公路、美麗河道和美麗產業。
強化規劃設計引領。各縣(市)要加快完成縣域村莊布局規劃、鄉鎮國土空間利用規劃、實用性村莊建設規劃等,盡快形成上下銜接的鄉村建設規劃體系。我市將抓緊出臺全市美麗鄉村建設導則,指導各類村莊規劃和民居設計,強化村莊建設設計引領,進一步提高美麗鄉村規劃、建設和管理水平。
著力打造美麗鄉村風景線。我市將深度挖掘自然和歷史文化資源,統籌謀劃分區分類推進鄉村建設,打造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示范帶,或美麗鄉村群落。今年,圍繞落實“西美”部署,重點在西部四縣(市)新啟動17個美麗鄉村建設任務,打造美麗鄉村旅游示范帶。下一步,謀劃開展片區化、組團式美麗鄉村建設,“串珠成線”“擴帶成面”,打造一批主題鮮明、功能多樣、別具韻味的美麗鄉村組團。
深化農村改革創新
我市將深化農村改革創新,激發鄉村建設內生動力。
大力發展新型集體經濟。我市農村集體資產折股量化、股份合作制等改革任務已基本完成,我市將充分利用和發揮改革的成果,積極探索農村集體資產增值的有效實現路徑,盤活農村各類資源要素,增加集體收入,努力消除集體經濟收入“空殼村”。
積極探索創新農業經營方式。大力培育扶持家庭農場、合作社、龍頭企業、生產性服務組織、營銷型聯合體等新型經營主體,積極探索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多種實現形式,加大招商引資力度,注重引進創新型、科技型、領軍型農業企業,培育一批“農創客”“新農人”。
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。嚴格農村宅基地管理,完善農村宅基地帶圖審批制度,防止土地占用失控。實施全域國土整治試點工作,今年選取新密市10個村開展試點,通過優化生產、生活、生態空間格局,把閑置的土地、低效利用的土地利用起來。
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
今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最后一年。我市明確,要聚焦短板弱項攻堅,確保年底實現既定目標任務。
深化農村廁所革命,嚴格質量管理,確保群眾滿意,加快探索社會化、專業化、市場化的管護方式,確保全市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0%;強化污水治理,因地制宜采取符合農村實際的治理技術模式,確保各縣(市)鄉鎮政府所在地實現生活污水集中處理,農村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得到有效管控;繼續加大垃圾治理力度,大力推進垃圾分類減量和資源化利用;著力提升村容村貌,加強通組道路、排前路建設,加大村莊荒蕪宅基地整治力度,進一步完善村莊公共照明設施;加強村莊規劃管理,有序推進村莊規劃應編盡編,努力實現規劃實用好用管用。